中国始终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,不仅推动自身进步,也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。放眼全球,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,签订了117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应对气候变化,保障粮食安全,守护人类生命健康,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合研究取得丰硕成果。
裘文进、莫亮金、梅广清为首批5位静安“城市合伙人”颁证。首批城市合伙人有静安海外联谊会、静安繁星(全球高校校友会)联盟、全球服务商理事会、第一财经、国际静安推介官朱一宁等。今后,静安还将拓展更多的城市合伙人,使国际会客厅的内涵不断丰富。
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体现国家意志、服务国家需求、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中坚力量。
把中关村论坛打造成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,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。吴朝晖介绍,主办方希望将中关村论坛打造成重大政策的宣讲平台、高端人才的交流平台、重要成果的展示平台和前沿思想的碰撞平台。
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,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》是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的一部分。指出,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。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,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、科技自立自强、人才引领驱动,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。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完善科技创新体系,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。
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发布的《世界开放报告2023》显示,新时代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,进博会越办越好,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,走出了一条改革与开放、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道路。
强化教师科技人文素养。推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,需要建设一支具有跨学科背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。高校要结合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,精准引进一批拥有科技与人文学科双重背景的学科领军人才、学科骨干和青年创新人才。建立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兼职教师制度,从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、科研院所、文博机构等聘请一批跨学科兼职教师,补齐校内师资不足问题。探索教师跨学科集体备课制度,组织教师参加跨学科研讨会、工作坊等活动,推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入教学科研之中。教育者应先受教育。将教师科技人文素养纳入教师培训内容,定期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,促使教师及时了解不同学科前沿动态,不断拓宽科技人文知识视野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声音,不少都来自美国。
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